古建筑就像是歷史上的化石一般,靜靜地向每一個前來的游客訴說著曾經在它身上發(fā)生的每一件事。它們的主人大多活著的時候都大名鼎鼎,死后房子也依然幫助他們留住了往日的“輝煌”。
這其中最容易出名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名人故居了。比如故宮,它應該是我國最大的“名人故居”了,能在里面住下的主人誰不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?當然,這些“名人”也并非全都是名垂青史的,也有“遺臭萬年”的存在。
現(xiàn)存的許多豪華的官員府邸,十個人里面有九個都是“貪”的,不然也建不起來那么大的房子。
在北京市西城區(qū),西城區(qū)有條胡同叫河沿胡同,那里有著清代規(guī)模最大的王府——恭王府,而這座恭王府曾經的一位主人是大貪官和珅。
河沿胡同過去是達官顯貴才能居住的地方,能住那兒的,要么是皇親國戚,要么是朝中重臣。因為這里離紫禁城很近,屬于京城的核心地區(qū),能住在這里的人為什么都是顯赫的身份,答案不言而喻。
恭王府可以說是見證了清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,有言稱:“一座恭王府就相當于半部清代史”就是這個原因??梢哉f百年之后,留下來的不是滿族人統(tǒng)治的王朝,而是這座“眼見它起高樓,眼見它宴賓客,眼見它樓塌了”的恭王府。
不過在介紹恭王府內部前,還要說一些它為何得名“恭王府”。其實在和珅住在里面的時候,這座府邸還叫做“和府”。想想也是,和珅的官位品級比恭王大得多,恭王府的名頭和他的地位是不符的。
后來和珅垮臺,嘉慶帝抄了他的家,這座府邸就成了皇帝手中的賞賜之物,幾經易手。后來到了咸豐年間,咸豐帝把它賜予了自己的弟弟奕欣,奕欣世襲了恭親王的王位,于是宅邸最終成為了“恭王府”。
不過恭王府的出名,和珅還是有很大“功勞”的,畢竟他在歷史上的名頭那可是太響亮了,完全蓋過了后來的歷屆主人。
恭王府落座的地方是北京有名的風水寶地:什剎海地區(qū),建筑本身富麗堂皇,更有人說它的內部豪華堪比故宮。
據傳抄和珅家的時候,光白銀就抄出了9億兩,相當于清政府25年的財政總收入。和珅和皇帝之間的故事很有意思,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閱。但可以知道的是,和珅一定非常受寵,畢竟都把自己家裝潢得如此豪華氣派,甚至直逼紫禁城,放別人身上早被指“有反心”了,但和珅在朝堂之上依舊能呼風喚雨,好不快活,就是仗著乾隆為他撐腰。
恭王府內的所有房屋隔斷都是金絲楠木,家具也都是金絲楠木打造,僅僅是府中的一根柱子,目前的市場估價都在30億,說它是個開放式的的寶庫都不為過。
古人以水為財,這也是為什么達官貴族的院子里都會有湖泊的原因。恭王府更是處處見水,其中最大的要屬湖心亭,據說湖心亭的水是從玉湖泉引來的,而且只進不出,也很符合古人風水斂財的說法。
墻壁、花園、窗戶上處處還可以看見蝙蝠的造型,因為“蝠”與“?!敝C音,算是我國古代的一種“諧音梗”了,也因此恭王府也被稱作萬福園。
恭王府內小到每一棵樹,都是根據風水來建造的,這樣能更好地聚集財富。它規(guī)模宏大,占地6萬平方米,府中分為東西中三路,有多個四合院組合而成,分為府邸和花園兩個部分。三路各有三個院落,大多數游客會主要游覽的地方也集中在每一路的后兩個院子中。
恭王府內最主要的景觀就是銀安殿、嘉樂堂以及后花園。尤其后花園,非常受游客的歡迎,無論什么時候去都是人滿為患。
因為后花園是仿照皇宮內的寧壽宮建造的,園內的布局、設計都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審美價值,徜徉在園中就仿佛走在了開闊的山水之間。
園內四周都是生意盎然的參天古木,銜山環(huán)水,亭臺樓閣,頗具雅趣。花園景色也隨著四季不斷發(fā)生變化,每個季節(jié)來都能感受到別樣的滋味。而這里的一草一木,一磚一瓦,似乎都在訴說著如煙往事。
恭王府幾乎每年都要閉關維護一段時間,所以如果要去參觀,一定要提前看好時間,免得到那兒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白跑了一趟,而現(xiàn)在7月是開放的,大家要是感興趣可以去看看。它也成為了北京最火爆的景點之一,代替它曾經的主人們,繼續(xù)見證著斗轉星移,滄海桑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