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高宗趙構(gòu),其實是很了不起的皇帝。國家敗亡之下,他沒有像唐王朝那幫亡國的宗室流離失所,而是在南方凝聚人心,組建了一個新政府,沒點本事還真不敢干這種事情。
宋朝比明朝高明的地方就在這里,明朝崇禎皇帝自殺以后,南明那些諸侯王每一個都爭著搶著要做皇帝,甚至朱文正的后代也打算在廣西自立為王,結(jié)果給滿清撿了個漏。
宋朝這邊趙構(gòu)到了南方以后,以皇子的身份登基上位,建立了南宋政權(quán)。并且將四處征戰(zhàn)的軍閥力量,全部收歸既有,這需要魄力和能力。那么他是怎么辦到的呢?
趙構(gòu)是宋徽宗唯一逃出來的皇子。
1、崇禎皇帝的兒子,一個都沒能南下。明朝滅亡的時候,崇禎皇帝將三個兒子打扮成平民的模樣,想要將他們送出城,送到南方去繼承皇位。
可是這件事并沒有實現(xiàn),當時史可法在南京還是等了一陣子的。不僅沒等到皇子來南京,反而等到了一個噩耗,據(jù)說這三個皇子都被滿清大軍給抓了。
二月庚辰,發(fā)東平。癸未,次濟州。時帥府官軍及群盜來歸者號百萬人,分屯濟、濮諸州府,而諸路勤王兵不得進。二帝已在金人軍中。三月丁酉,金人立張邦昌為帝,稱大楚。黃潛善以告,帝慟哭,僚屬欲奉帝駐軍宿州,謀渡江左,帝聞三軍籍籍,遂輒。承制以宗澤為徽猷閣待制。丁巳,斡離不退師,徽宗北遷。---《宋史》
這么一來明朝宗室們可就亂成一團了,誰都想要做皇帝。各地大臣們就想著要有擁立之功,所以誰都不服氣誰。諸如弘光政權(quán)、隆武政權(quán)、魯監(jiān)國、永歷政權(quán)、紹武政權(quán)等等。
由此可見,南明將事情的側(cè)重點搞錯了,他們不是急著團結(jié)起來把滿清趕出關(guān),而是忙著爭奪皇位,繼而同室操戈。
2、趙構(gòu)擁有正兒八經(jīng)的宋徽宗血統(tǒng)。宋朝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,為什么呢?因為趙構(gòu)不是藩王的兒子,而是宋徽宗的親生兒子。宋徽宗本事不大,可是生兒子的能力是不小的。
宋徽宗一輩子生了31個兒子,趙構(gòu)在其中排名第9。而我們比較熟悉的宋欽宗,那就是宋徽宗的長子趙桓。
人家亡國之君,那都是不能生育,至少生的兒子都沒能活著長大??墒撬位兆诮^對是另類。趙構(gòu)以皇族血統(tǒng)繼位,在南方合理合法,跟南明是有本質(zhì)區(qū)別的。
3、趙構(gòu)是唯一逃到南方的皇子。趙構(gòu)不僅是宋徽宗的親兒子,他還是唯一一個從北方逃回來的皇子。也就是說宋徽宗雖然生了31個兒子,可是不頂用啊,活下來的全部被金人給抓了,只有趙構(gòu)在南方。
金人以帝及皇后、皇太子北歸。凡法駕、鹵簿,皇后以下車輅、鹵簿,冠服、禮器、法物,大樂、教坊樂器,祭器、八寶、九鼎、圭璧,渾天儀、銅人、刻漏,古器、景靈宮供器,太清樓秘閣三館書、天下州府圖及官吏、內(nèi)人、內(nèi)侍、技藝、工匠、娼優(yōu),府庫畜積,為之一空。辛酉,北風大起,苦寒。---《宋史》
這就是說,南方那些希望恢復宋朝江山的大臣們,他們其實是沒得選的。選一個不是宋徽宗子嗣的人,肯定是比不上趙構(gòu)的身份要合法。
除非這幫軍閥全部造反自立,否則他們只能讓趙構(gòu)來做這個皇帝。所以說趙構(gòu)在身份上已經(jīng)占據(jù)了先機。
人心思宋,畢竟宋王朝是真的好。
1、文官集團一定都希望宋朝復國。有宋一代,文官是最幸福的。因為趙匡胤在建國的時候,就立下了一個宗旨,刑不上大夫。文官就算犯了再大的罪,也不能對他們用刑。
基于這個前提,文官集團的地位一躍成為了帝國核心層。他們在宋朝的地位完全比武將要高得多。同等級的武將,在遇到文官的時候,必須要下馬行禮。倆轎子相遇的時候,武將的轎子一定要給同等級的文官讓路,這是規(guī)矩。
否則的話,就會有人說你們武將這是要造反,文官的一張嘴,在宋朝那是出了名的厲害。御史大夫包拯,曾經(jīng)噴的宋仁宗一臉吐沫,宋仁宗也只能呵呵。
由此可見這幫文官,當然是希望宋王朝復國,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恢復往日的身份地位。
2、武將集團也有忠心報國之志。如果說文官集團希望宋朝復國,那是為了恢復自己的地位。那么武將集團為什么也要表示支持宋王朝呢?難道他們心里對宋王朝沒有憎恨?
要說完全沒有,那是不可能的。不過宋王朝為此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當時這幫武將,并沒有擁兵自立的實力,他們必須要凝聚在一起,才能共同對抗金人的入侵。
至是,殿中侍御史胡唐老復申元帥之議,尚書右仆射何擬詔書以進,欽宗遣閣門祗候秦仔持蠟詔至相,拜帝為河北兵馬大元帥,知中山府陳亨伯為元帥,汪伯彥、宗澤為副元帥。仔于頂發(fā)中出詔,帝讀之嗚咽,兵民感動。---《宋史》
也就是說,內(nèi)部矛盾,在此時已經(jīng)被外部矛盾所掩蓋。南宋初期的幾位武將,其實還是相當愛國的,比如說宗澤、韓世忠、岳飛等人。
他們有一腔報國熱血,自然是愿意為宋王朝賣力的。而且如果武將集團幫助宋王朝復國,那么他們認為武將的地位會因此而得到提升,這也是他們的政治目的。
3、老百姓更加喜歡富庶的宋王朝。老百姓作為無權(quán)無勢的一個集團,他們最希望的,那就是有一個安定繁榮的局勢。因為只有穩(wěn)定,才能夠讓他們過上安穩(wěn)的生活。
這幫人其實是沒什么政治主張的,如果沒有滲透性的思想教育,他們其實根本就不會去考慮什么政治訴求,也就是說誰來當皇帝都無所謂,只要是太平盛世。
宋朝顯然就是他們心目中完美的太平盛世,經(jīng)濟發(fā)達,社會繁榮,百姓們豐衣足食,甚至在北宋已經(jīng)有炒房團隊的出現(xiàn)。
可是這一切,居然被金人的鐵蹄給無情踏碎了。懷著對宋王朝的懷念,老百姓們當然愿意支持宋朝復國,這樣他們才能再次過上安穩(wěn)的生活。
趙構(gòu)自身能力是比較強悍的。
相比較于南明那幾個政權(quán)的皇帝,趙構(gòu)當真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個皇帝。南明皇帝雖然多,但是基本都沒有實權(quán),趙構(gòu)卻實實在在是一個實權(quán)皇帝。
他能夠?qū)⒏髀奋婇y收入帳下,這也就算了,他還能平衡各路軍閥之間的力量。使得每一位軍閥都沒有實力獨樹一幟,彼此之間相互制衡,又共同對抗外敵。
昔夏后氏傳五世而后羿篡,少康復立而祀夏;周傳九世而厲王死于彘,宣王復立而繼周;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,光武復立而興漢;晉傳四世有懷、愍之禍,元帝正位于建鄴;唐傳六世有安、史之難,肅宗即位于靈武;宋傳九世而徽、欽陷于金,高宗纘圖于南京:六君者,史皆稱為中興,而有異同焉。---《宋史》
只有武將們的地位得到了平衡,那么宋高宗趙構(gòu)本人才能穩(wěn)坐釣魚臺。在政治上,趙構(gòu)也是一把好手,他能夠迅速穩(wěn)定南方的賦稅機制,將財權(quán)牢牢掌握在朝廷手里。有了錢自然能夠辦很多事情。
相比較而言,南明的皇帝,一沒有兵權(quán),二沒有財權(quán),甚至連部下的地位,都不懂得平衡,不亡國才怪。
總結(jié):亂世的明君,和盛世的還真不一樣。
盛世的明君總是一副謙和明理的樣子,諸如清平樂里的宋仁宗,可是亂世的明君,卻必須要做一些讓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事情,但是這不能說他就不是明君。
唐太宗是明君,可是他不殺兄逼父,就做不了明君。康熙也是明君,可是他不賣官鬻爵就籌集不到足夠的軍餉對抗三藩。
所以說在亂世之中,宋高宗趙構(gòu),殺掉岳飛,重用秦檜,也只是權(quán)衡利弊后的一種選擇,并不影響他成為一代明君。
